2008年5月13日

A Perfect Game - Grand Theft Auto IV

我本來就不會錯過任何的遊戲大作,這次也不例外。倒是在玩遊戲的時候,心裹另有所思,並不能好好地享受這遊戲。

早在 GTA II 的時候,我已經在玩此系列了。 GTA II 及 III 是好遊戲,當時沒有任何遊戲的遊玩性質能和 GTA 比較。到了第四集,別的公司一直都眼紅 GTA 所造就的成績,當然想在萬眾期待的 IV 出來之前,以同類型的遊戲吸收此類遊戲的玩家吧。

一時間, Saints RowTrue Crime Just Cause 等遊戲陸續出爐,此類遊戲的選擇一時間多了不少。這些遊戲對我來說,只能和 GTA II 相比,因為其故事性非常薄弱。我曾經玩過一隻遊戲叫 Crackdown ,其主線任務竟然只得 3-4 小時,兒戲得過份。

EA 也有嘗試將名電影 Godfather 變成 GTA 類的遊戲,卻因電影的劇情太深入民心了,玩遊戲變成了刻板的遊戲進度推進,所有事情都在掌握之中,倒不如看電影罷了。

==================================

話說回來,我對 GTA IV 是充滿期望的。現在的我很少時間玩遊戲,但我不介意留下幾天來陪它。

在開賣前的一兩天內,互聯網上人人熱血沸騰,各大遊戲網站紛紛推出 Launch Centre 來迎接此遊戲的到來,愈來愈多的新資料公佈,人人都在網站討論紛紛,也有人率先拿到遊戲,將影片放在網站上 Show off 。各大遊戲網站都不停塞車,好不熱鬧!

我在當天放了假,整晚都在玩。遊戲畫質並不能和 Call of Duty 4, Gear of War 比,但是已經比以前的 GTA 好很多了,而遊戲中的 Physics Engine 也非常棒,光影效果也非常好。以畫面質素來說,只能說「夫復何求」了。

其餘的內容也非常捧,其中的主線任務的確令我感覺到玩遊戲和看人玩遊戲的分別。例如在遊戲中的兩個朋友,只能讓我留一個的那一幕,我的確很猶疑,我想主角的想法應和我差不多吧。

不想在此寫 Review ,因為周圍實在太多了,但無疑這遊戲值得給予滿分!半個月後的今天,我的主線任務連 40% 都還沒有過,在遊戲的城市內實在太多事情想做了,很容易忘記了主線任務。試過有一次只是漫無目的地在城市中駕駛,也樂趣無窮! City becomes live!

我還沒有玩多人連線模式呢!

東京事變 The BEST

第一次看東京事變的 MTV ,不看由自可,一看不得了!

椎名林檎經已無懈可擊,再加上四個樂器鬼才,才明白什麼才是震憾!


這段片才是其餘鬼才 Show Off 的地方~

2008年2月28日

「大國」的衰落

microsoft-staff.jpg
商場如戰場,公司如國家,基本上商業上的競爭和相處和以前的國家之間的內政和外交沒有什麼大分別。

這裹提到的「大國」,是微軟 Microsoft 。

Microsoft 之所以成功舉世無雙的超級公司,是因為公司掌舵人的遠見。他可以預見人類對科技的渴求,所以為人類度身訂造一些軟件,並和硬件商共同努力,發展出資訊科技年代。

當然,所有功勞都歸於 Microsoft 是不公平的,但是 Microsoft 的卻令到科技的步伐加速了,它一代而一代地更新作業系統,令其對硬件的需求愈來愈高,而人們也對此興奮莫名。

但隨着硬件與犘爾定律的脫節,我們的科技行業將會朝着一個新的出發點出發。


摩爾定律年代的終結

在十年前,玩電腦的人都知道,即使你買了最新最快的電腦,過了半年就會淘汏。摩爾定律在 1965 年發表,在今後幾年之內將會與時代正式脫節。

我們現在使用電腦,並不再單一地需求速度為大前提了。因為現在的電腦,如果軟件可以良好配合的話,其實已經足夠使用有餘。而作業系統經過三十年的演進下,已能提供足以廣泛應用的環境。

Windows Vista 失敗就是首批摩爾定律衰落的犧牲者。很明顯, Vista 的出現,並不是為了改善人們使用電腦,而是以新介面為糖衣,卻是為了令人們加快更換硬件的步伐和各種商業考慮的因素而出現的。 Microsoft 重覆着自己以往成功的步伐,卻沒有計算到人們對科技追求的改變。

再快的電腦在摩爾定律的存在下,只會成為作業系統的食糧。


新的渴求

經濟的基礎說過,人類的欲望是無止境的。那麼,我們既然不追求速度,那麼追求什麼?

我們現在對電腦的要求有兩種:

1. 簡單易用 Simplicity
2. 資訊整合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在這兩大人類對科技的新追求下,加快了兩間科技公司的壯大速度 - Apple 及 Google 。

NOKIA 的 Slogan 是很值得認同的。 「科技以人為本」。對,科技的出現是改善人們的生活。我們需要電腦為我們做一些重覆或需花很多時間的事情。逐漸到了後期的家庭電腦則成為家居媒體中心。

Apple 成功的主要原因,並非因為 MacOS ,但 Steve Jobs 明白任何電子產品及電腦都需要很單簡的操作,並且很聰明地將愈來愈快的電腦去加強電腦本身的易用程度。我們試想想 MacOS 8 至 MacOS X 的轉變,每一個細節都是務求使用電腦的人更方便使用電腦!即使是 MacOS X 本身都是一代代的進化,好像一開始的 Dock , 後來加上 Expose , Space ,不單只令操作更簡便,而且也容易使用。

老實說, Word Processing 或者看看影片,須要多快的電腦?當 Microsoft 找不到需要使用這麼多硬體資源的時候,便從表面開始,加強外表,但很可惜,外表並不能掩飾其背後極為複雜的操作。 Windows 3.11 升為 Windows 95 時,我們感受到更良好的介面,更優良更快的系統。 Windows 98 升級至 Windows XP 的時候,我們也感受得到 NT 技術的穩定以及 Hot Plug 的更佳支援。 Windows XP 升到 Vista 的時候,我們得到什麼是在 XP 得不到的? Aero 介面? DirectX 10? No Kidding! 加強了所謂的保安後,一切都變得很麻煩,想 Share 你的電腦,我攪了很久都攪不好;轉去 XP 後,十分鐘完成。 UAC 的麻煩之處更加是麻煩的極點,我完全享受不了升級後的優良系統感覺。簡單來說, Vista 是過於複雜的系統,不適合非 IT 界的人仕使用。

Google 是資訊整合的表表者。在這裹不多談,大家也明白。這也是 Microsoft 所沒有的。


Microsoft 還剩什麼?

Microsoft 在人類對科技上新的渴求方面,表現不出以前的預見能力。現在的 Microsoft ,手上持有多種技術和專利,但已經並不能有更強大的創新力,逐漸變成好像 IBM 的巨人公司,為求保障自己的現有市場,做出正規而死板的經濟手段,鞏固自己在市場的佔有率。這也是很多人和國家都對 Microsoft 不滿的地方。

Microsoft 當然不會倒下,它只會成為一間為股東謀求最大利益,沒有靈魂及自我價值的上市公司了。

我倒是希望 Microsoft 能保持它在作業系統及商業系統的極端佔有率。因為如果 Apple Inc. 在 Microsoft 的衰落之下乘虛而入,成為主流的話,我們將會面臨另一次的攏斷危機 - 因為 Apple 的軟硬件合體比 Microsoft 的純軟件更自我封閉。

2008年2月19日

HD-DVD 落敗

其實兩種影音制式之爭總有一家會落敗已是必定的道理。站在用家的角度,兩種制式是很不必要的。早在 Betamax vs VHS 的時代已經明白這道理。

HD-DVD 的落敗,倒是來得有點突然。主因當然是 CES 2008 影片商的突然倒戈。雖然並不看好 HD-DVD ,但是兩制之爭可以加快媒體的進化是好處之一。

HD-DVD 認輸,基本上可以直接刺激 Playstation 3 的銷量。而其主要對手 XBOX360 亦應該想好自己的後路,以免被影響。其實北美的遊戲機銷量已經在今年一月發生變化,歸為異類的 Wii 在新鮮感持續和擴展市場的策略成功下,仍一支獨秀。但 XBOX360 和 Playstation3 的銷量排名便已經掉換位置了。在我看來,這和遊戲機本身的爭鬥沒有關係。論遊戲, XBOX360 比 Playsation 3 強得多了。就以我自己為例子,兩台遊戲機打從一推出就放在我家中, XBOX360 經常都會開着玩一會,也會經常買新遊戲回來玩;但是 Playstation 3 到現在都是因為 Update Firmware 時才開一開,基本上連同遊戲機一起買回來的 3 隻遊戲都沒有玩過,更妄論買新遊戲了。

Playstation 3 的銷量勝利是因為它是次世代高清播放機,而不是次世代遊戲機。這對 SONY 來說,既是贏了,也是輸了 - 贏了高清制式之戰,但輸了遊戲市場。

對於 SONY 來說,哪個市場比較重要?明眼人一早便明白了。高清制式的勝利可以為 SONY 未來 10 年鋪路,除了開發高清播放機外,旗下所有影音產品都可以對應 Blu-ray 技術,例如 Camcorders ,電影發行等;而其專利權利金,遠比遊戲的發行權利金多得多。旗下 Sony Picture 和 SCEI 對集團盈利貢獻也是天淵之別。的對於 SONY 來說,真的可以形容遊戲市場是雞肋了。

隨着 Blu-ray 在勝利之後可以預期到的迅速普及,令致 Blu-ray 播放機的的成本下降,早晚有一天會有比 Playstation 3 更便宜而更優質的播放機上市。到時候, Playstation 3 的使命便可以完結了;而 SCEI 的存在價值便更值得放上董事會的桌上討論了。

像 IBM 一樣,將利潤單簿的部門高價賣出,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2008年2月18日

Monopoly - The Medal 的技巧與心得

玩了幾天這個遊戲,當然明白在玩這類型的遊戲時,運氣比什麼都重要,但其實適當的技巧會使玩家在玩這遊戲時將運氣放大多少。

這篇文章參考了自己的遊玩心得以及日本官方網站的解說。(以下圖片全為 SEGA 版權所有,其中部份文字翻譯自其日文官方網站)

Monopoly - The Medal

基本篇:

Role
遊戲玩法:玩過大富翁的朋友應該頗為熟悉,遊戲的玩法只是稍為改動一下遊戲規則而已。
  • 你是右圖中的其中一位玩家,編號及棋子視乎你所坐的位子而訂,即是說並沒有選擇權(除非你可以選擇坐在哪個編號的機位)。
  • 在遊戲機中心內會有一臺以上的代幣找換機,在香港的價錢大概為HK$1=2個代幣。聽說如果在某些機舖找換大量代幣的話將會有優惠。
  • 在平時的遊玩時,各玩家互相不會影響對方,直至進入 Jackpot 遊戲時,才會共同使用大輪盤。

流程:

Flow1Flow2Flow3

  1. 遊戲機會有兩個入代幣的位置,如圖1所示將代幣放在托盤內射擊目標。
  2. 推幣盤上方有一個顯示屏,在下方會有一堆帽子像走馬燈般移動。帽子內隨機會有空氣及骰子,當代幣擊中骰子時,螢幕中間的老虎機就會轉動。老虎機會有1點至6點的骰子以及1,2,3間房屋,和 Hotel 7。只要轉到兩粒骰子,你的棋子便會移動。
  3. 當棋子踩中地盤時,便會在該地買房屋;如果整條街都買下了的話,便會起酒店。
  4. 基本上遊戲目標便是玩遊戲機上方的 Jackpot 輪盤。要玩的話有兩種方法:1)老虎機轉出兩個 Hotel 7;2)全部街道都起了酒店。基本上有耐心(和有足夠代幣)的話,玩 Jackpot 輪盤是一定有機會的。
Jackpot
如上方所示,輪盤是街道名稱,而中間會有螢幕顯示。街道上的數字代表你可以贏得的代幣數量。在 Jackpot 輪盤中,搖骰子是不用入代幣的,按鍵就可以了(進入 Jackpot 基本上是唯一回本的方法)。

之前說過,玩家之間在 Jackpot 輪盤中是會共用棋盤的,也就是說全部進入 Jackpot 輪盤的玩家都會在同一點轉動輪盤,是沒有「你在街道一,我在街道二」之分的。

Jackpot 輪盤是無限次數搖骰的,即是說如果你好運的話,可以在裹面待上一小時,而離開 Jackpot 輪盤的條件只有兩個:
1)入牢;
2)中了 SUPER JACKPOT。

jail
入牢則有兩個途徑:

1) 踩中 GO TO JAIL 或者 IN JAIL;
2) 在 CHANCE 或大眾寶藏抽中 GO TO JAIL(機會率是50/50)





GO
而中 SUPER JACKPOT 則是踩中 GO。

SUPER JACKPOT 是累積的,你有機會獨得1,000個或以上的代幣數量!(但相信我,你的終極目標並不是這個 SUPER JACKPOT)




Mini-Game:

遊戲中有四個小遊戲,當你達到一定的條件,便可以遊玩這些遊戲。通常在這些遊戲內得到的代幣數量大概為 50-100個。

鐵道王天平
4個火車站全佔有將會有4輛火車分別載着4個空車卡,你的目標是將代幣滾進車卡內,最多16個代幣。最後搖骰子,乘以代幣的數量,則是你所獲得的代幣數量。(最多是16x12=192個代幣)

電力公司和水務署佔有你將要在最短時間內將天平平衡,方法是丟代幣選擇法碼。最多可獲得 100 個代幣。
停車場酒店
棋子停在停車場共有9輛車,丟代幣選擇,其中一輛車是終止遊戲,其餘的則是+2(或+3,+4,+5)個代幣,以及x2(或x3,x4,x5)個代幣。最多是 1,280 個代幣,而平均則大概為 20-40 個代幣(稍後會詳解)。當建成酒店時,將會跟據街道的價錢給予代幣,你可以選擇挑戰3選1,成功的話可以將代幣數量 x2 或 x3 。可以多次挑戰。最多可獲得代幣的理論值為 4,320 個。(稍後再詳解)

2008年2月13日

SPORE


十幾年前的 SimCity 是我最愛玩的遊戲之一,其後 Maxis 出品的遊戲都統統捧場。

很高興 Maxis 能開發出另一類別的 Sim 遊戲,更能發揮想像力。最主要的是,PC 和 Mac 版本將會同時推出。我的 Mac 除了 Warcraft III 之外終於可以有新遊戲玩了!呵呵!

9月7日推出,拭目以待。

妙想天開:Apple 收購 SCEI?

閒時看了 apple4us 張亮著的 Apple 收購 SONY。文中在最後提到:“打死我也不相信,他(喬布斯)會給自己買一個900億美元的包袱。”

我同意。但看着蘋果最近的舉動,令我不禁大膽推測:如果 Apple 只收購 SONY 旗下的 SCEI 呢?


SCEI 對 SONY 的意義

SCEI 令 SONY 在 07 年度損失2,323億日圓,即大概為22億美圓。事實上,SCEI 把之前幫 SONY 賺的錢全部花光了。原因大家都清楚 - Playstation 3 龐大的研發和營銷費用。

Playstation 3 的失意,令 Playstation 的父親久多良木健下台,現在亦只不過在日本和歐洲市場稍為好轉了一點而已。如果 SONY 要繼續培育這虧本的子公司的話,只能投入更多資源來爭取更多的市場佔有率。

Playstation 3 並非一點價值也沒有。它內置了 Blu-ray,對次世代光碟制式大戰方面,立下了大功勞。直至現今,它是銷量及市佔率最大的次世代影碟播放機,對 Blu-ray 的成功有極大的幫助。隨着 Blu-ray 陣營拿下了 90% 電影廠商的支持,將近結束制式大戰,Playstation 3 在這一點的使命也將近完成了。

Microsoft 侵食着 SONY 靠 Playstation 2 打下的江山,基本上已經可以宣佈勝利了。任天堂的 Wii 和 XBOX360 的市場很不同,所以相互之間很少影響。曾幾何時,Microsoft 自己也提倡 Wii360。各遊戲軟件商都為 XBOX360 制作遊戲,而 Playstation 3 一直都是次選,或者乾脆跨平台。在這種情況下, Playstation 3 很難再有優勢。

SONY 和任天堂只有遊戲部門不同,SONY 有很多成熟的市場產品和品牌 - VAIO 、 BRIVIA 、 Cyber-shot 、 Handycam 、 Sony Ericsson 、 SONY Picture... 等等,並不等着遊戲機市場的成功賺取盈利幫助公司。以 SONY 現任 CEO - Howard Stringer 的作風,SECI 應像 AIBO、Clié 這些品牌一樣,直接關掉比較好。留下它的原因,在我自來只有霸佔高清影音播放機市場,替 Blu-ray 的勝利開路而已。


Apple TV 的處境

再來說說 Apple 。

首先,它有大量的現金。這筆現金已經足以將整個 SCEI 買下(當然,Apple 用不着這麼做)。

其次,我們看看 Apple 今後的發展。用不着多說,喬布斯其實很想再開拓一個新的產品系列 - Apple TV。喬布斯用了很多心血,想將 Apple TV 變成一個家庭娛樂中心。慢着,怎麼這句好像在哪裹聽過?對,是久多良木健對 Playstation 3 訂下的定位。

Apple TV 在美國的主要對手之一,便是 Microsoft 的 XBOX360。Microsoft 在 XBOX360 裹販賣電視劇,電影,已收到一定的成效。但 XBOX360 的功能比 Apple TV 多了一樣,便是其主要的遊戲功能了。 XBLA 為 XBOX Live 帶來新的收益,而這種網上販賣軟件模式的經驗,Apple 一定比 Microsoft 強不知多少倍。早在 XBOX360 還沒有出售之前,iTunes 已經成長了好幾代了。

另外,Apple TV 定位狹窄,只是一部可有可無的高清影音播放器。即使身為 Apple Fans,也不一定對它有興趣。電影租賃對 Apple TV 打下了一支強心針,但在我看來並不能救活這條產品線。如果要 Apple TV 繼續生存下去,便是將它增值。Apple 不能將它打造成一部家居電腦,因為這和 Apple 本身的 Mac 會有嚴重的衝突。Apple 也不能將它變為 iPod Dock,因為這樣的話便只能依賴 iPod 生存。要成為家庭娛樂中心還欠缺什麼?對,遊戲功能。


進入遊戲業的踏腳石

在遊戲市場的勢力擴大到足以影響電影業的情況下,有先見之明的喬布斯沒有理由不插進遊戲市場裹。但正如我之前所說,要蘋果由零開始攻進遊戲市場,絕對是資本的消秏戰,而且以 Apple 本身的經驗和能力,妄進這市場只會事倍功半。

既然有一筆龐大的現金,為何不收購現存的遊戲勢力?Apple 有幾個選擇 - Microsoft 的 EDD,這當然不可能;任天堂,怕且開到天價也不能如願。剩下來除了 SCEI 還有 SEGA。

SEGA 對遊戲軟件和遊戲機有豐富的經驗,但它和任天堂一樣,是一間純為遊戲而活的公司。在這個方面,看得出並不是 Apple 的那杯茶,因為 SEGA 製造遊戲機的能力已經停留在20世紀了,二來收購 SEGA 並不能為 Apple 帶來 1+1>2 的效益。

SCEI 旗下的好幾間遊戲軟件公司,可以補充 Apple 在遊戲業界的能力,而 Playstation 3 的定位又和 Apple TV 相類似,硬件技術方面也是碪稱世界第一的(比 XBOX360 有過之而無不及)。再者,SCEI 的名牌效應會令各遊戲軟件商對 Apple 這遊戲業初哥有更強的信心,為其提供遊戲軟件。


假如 Apple 真的收購 SCEI

iTunes Store 的成功,連十大電影公司都要被它降伏,為何不連遊戲軟件也包起來做?在互聯網上銷售軟件,將會成為大趨勢,無論音樂或者電影,都朝著這方向走,遊戲軟件也終有一天會踏上此方向。強大的 iTunes Store 絕對有能力勝任此工作。

跟着就是市場拓展。假如蘋果真的買下了 SCEI 而推出遊戲機,這批機主也並不一定是 Mac 用戶或者 Apple Fans,這情形就好像 iPod 擁有者並不一定有一台蘋果電腦一樣。但 iPod 的用戶逐漸也會對 Mac OS 電腦有興趣,開始嘗試使用蘋果電腦,繼而擴大蘋果電腦的用戶層。朝這個方向想的話,買了 Apple 遊戲機的機主自不然會對蘋果電腦有興趣,對蘋果電腦本身的電腦業務有正面的影響。

在技術層面,SCEI 遊戲機的內置 3D API 是 OpenGL,和 Mac OS X 上所用的一樣,而 SCEI 為推廣遊戲廠商為 Playstation 3 製作遊戲,已經將 OpenGL API 改良了很多。Playstation 3 的大腦 CELL 為 IBM 帶領研發,即是 PowerPC 的延續,對此,如果 Apple 要為 Playstation 3 訂做適用的 Mac OS 並不難。這樣來看,遊戲軟件商在熟習 OpenGL 開發的過程,同時也有利於在 Mac OS 中開發遊戲。這正是蘋果電腦其中一類缺乏的軟件類別。

Apple 如果真的收購了 SCEI,依照喬布斯的行為,絕對不會留下 Playstation 3,只會將 Playstation 3 的功能增值進 Apple TV 之中(或者可以說將 Apple TV 的軟件套進 Playstation 3 裹),再向下兼容 Playstation 1、2、3 的所有遊戲,然後重新用 Apple Design 包裝...

Apple TV + Playstation 3 的合體,兼具高清電影租賃及強大的遊戲功能,加上 Apple + SONY 的超強大品牌效應,絕對能夠自居家庭娛樂中心,在市場上開出一條新路,強如 XBOX360 也只能嘆息,自嘲自己的功能是多麼陽春。

再來個 iPod + PSP 以及 iPhone + PSP,任天堂一向稱霸的手提遊戲機市場也有危機了。這 1+1 的效果遠遠大於 2。


收購對 SONY 的益處

對於 SONY ,整間賣給 Apple ,正如 apple4us 所敍述,是沒有可能的。SONY 這日本國民品牌,又怎能輕易被一間美國科技公司買得下來?但是如果只將虧本的 SCEI 賣給 Apple,一來增加了一項特別收益,二來更可以提高公司的邊際利潤,三者 Apple 因此加盟 Blu-ray 陣營,為 Blu-ray 推出產品,更加換來 Disney 及 Pixar 對 Blu-ray 的絕對忠誠,那麼 HD-DVD 更沒有意義存在在世界上了。

喬布斯,這個奇想交給你了!

2008年2月11日

究竟喬布斯在想什麼?

「蘋果狗仔隊」們在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的網站中查到蘋果註冊了新的商標類別。這次是… 遊戲機!本來只是一個註冊商標不值得一提的,因為很多公司都會在產品十劃還沒有一撇的時候先註冊好商標,以免被一些圖利的商人搶先霸佔。但是,原來蘋果早在2006年10月已經在聘請遊戲開發人員了,並在07年9月增聘相關的開發人員

當然,這些開發人員們很可只能是在開發iPod遊戲,和Mac OS X上的象棋遊戲(呃…)。但既然蘋果連商標都註冊了,自不然令人瑕想 – 究竟喬布斯在想什麼?

自從喬布斯在 1997 年回歸蘋果電腦後,一直都有令人驚喜的產品出爐。 iMac、iPod、iTunes、iPhone, 這些產品都帶給我們官能上及生活上的衝擊。在這些產品中,有一部份是在一宣佈產品時便帶出了很大的迴響,例如 iPhone、iMac 等;也有些是經過了幾代的進化而得到今天的成就,例如 iTunes 和 iPod。現今的 Apple TV 也是這種情況。但總的而言,喬布斯的確是很成功地將其主力產品推銷出去。

值得沉思的是,為何蘋果也想進攻遊戲市場呢?

就現今的遊戲市場來說,撇除 PC Windows 遊戲不理,共有3大主要陣營。Microsoft 的 XBOX360 籍着比另外兩家遊戲機公司早一年推出的優勢和銀彈政策,攻下了北美的遊戲市場,成為市場主導;任天堂挾持着NDS空前成功的經驗,為非核心玩家帶來了體感遊戲機 Wii,再一次成功地擴大了遊戲機市場,以銷量和純利計算,成為去年在遊戲市場的大贏家;而SONY亦籍着次世代光碟﹝Blu-ray VS HD-DVD﹞之爭的明朗化之下,逐漸找到了 Playstation 3 的定位,有望在今後一兩年內爭回多少市場份額。此為在遊戲市場少有的三國鼎立,各個主機之間的競爭,尤其是 XBOX360 及 Playstation 3 ,非常白熱化,在過往一兩年經常作為比較的對像。此情況比起當年 SONY Playstation VS SEGA Saturn VS 任天堂N64 更甚,因為現今的遊戲市場已經比以前大得多,遊戲機公司所投放的資源自然比以往更多。

雖然遊戲市場日漸擴大,但是由於研發遊戲機的資金非常龐大,而推出主機的初期因為要霸佔市場份額,通常都會蝕本賣機,所以事實上, Microsoft 和 SONY 並沒有因為遊戲機業務而得到盈利。而任天堂則是異數,因為其新主機Wii為她擴闊了遊戲市場,並沒有和 Microsoft 及SONY 直接競爭(希望日後有時間分析一下任天堂的成功之道)。簡單而言,資本需求 (Capital Demand) 非常大,但邊際利潤 (Net Profit Margin) 卻非常少。

蘋果公司是一間邊際利潤相對頗高的科技公司,07年第4季的財務報告列出其邊際利潤為16.46%*,而07年全年則為14.56%*。SONY的遊戲業務在07年錄得2,323億日圓的龐大虧損^,即使在05年Playstation 2熱賣的高峰期,其邊際利潤也只有5.9%^。至於微軟負責XBOX360的EDD部門至今還未回本#。

蘋果累積了大量流動資金,但對着以上數字,相信喬先生也不會貿然入局吧。遊戲機業務本來就是蝕錢的業務,要賺的只是遊戲軟件。在此方面,已經基本上違背了蘋果的銷售概念:蘋果一直是以軟件輔助硬件的銷量,其盈利主要都是來自售賣硬件。

遊戲機也不同於手機市場,手機市場只要佔有百分之一已經有一千萬台,而這每一台手機都為公司賺取盈利。而即使遊戲機的市場佔有率25%,也才只有一千萬台左右,而要吸引玩家購買遊戲機,必須先要吸引遊戲開發商對該遊戲機有興趣才行。

之前曾經提過,喬布斯能夠成功地銷售其大部份的產品。但其實也有些範疇是久攻不入的。沒錯,就是遊戲了。早在幾年前,喬布斯便已經在推廣用Mac OS玩遊戲了,邀請了id Software、EA等遊戲廠商加盟,但至今為止,Mac OS上的遊戲還是少得可憐。除了一直以來都有為Mac OS開發遊戲的Blizzard和紅了之後立即被Microsoft收購的Bungie之外,實在找不到其他有實力的遊戲廠商。而現在全球排行第二的EA也只是試探式地為Mac OS出遊戲。也難怪,始終多數用在專業用途的OpenGL API在方便程度上遠遠不及Microsoft開發了十代的DirectX API。蘋果在遊戲技術上,還是比起主流相差很大的距離。

究竟喬布斯在想什麼?

可以想像得到的,便是將遊戲為蘋果現有的產品增值,例如在iPhone,Apple TV增值遊戲功能,又或者是iPod Game(!?)這種新的硬件出爐。再以喬布斯的魅力召集遊戲軟件公司在其iTunes內賣遊戲,直接Sync進iPod Game內玩遊戲。

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可以聽到喬布斯在哪年的 Macworld 說道:"This is the best iPod ever!"

*參考自蘋果公司2007年度財務報告
^參考自
SONY Corp 2007年度財務報告
#參考自
Microsoft 2007 年度財務報告,EDD的業務除了XBOX360外亦包括了ZUNE。

Lost Odyssey (二)

剛開始,又是坂口的招牌貨 - 一大堆漂亮的 CG 動畫連續播放。這在以前或者可以說是賣點,但是在現在,也只是例行必有的「餐前酒」。欣賞完之後,便開始了遊戲。

只能說,遊戲操作及戰鬥模式比 Blue Dragon 好,但卻一點特點都沒有,是一套非常非常標準的日式 RPG 操作,比起 FFXII 的革新操作,看來坂口先生還是想腳踏實地一點。或者是全中文的關係,也或者是我的假期剛剛開始,雖然沒有任何震撼,但還是繼續玩了下去。

故事是敍說一個失憶的千年不死戰士,在一個魔法工業興起的時代,找到了他的同伴,繼而尋找自己為何能活千年而不死的原因,從而發現了此生的任務和自己的由來。其實這種故事情節並非一流,但是也能令到人可以繼續玩下去看看故事發展的結果。到底為何主角能有不死的能力呢?反角岡卡拉一開始訴說千年不死是因為他的魔法所創造的,那當然不是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什麼?還要玩家自己去發掘。

由這個作為引子,而發現為何在世間出現魔法,而魔法又怎樣影響世界,反角岡卡拉又怎樣利用魔法試圖統治世界,一切一切,都鋪排得很好。中間亦會出現一些線索,令玩家回想和深思,到了後來知道答案後,恍然大悟。而最值得欣賞的是,雖然這是一個架空的魔法世界,但故事發展卻能做到順𣈱而不唐突,每個角色都可以深深地表達出其性格,而國家與國家的對話和發展也不兒戲,一點也不覺得是因為要推進劇情而要做一些違反常理的事(這些唐突的事件經常出現在一些二三流的 RPG 遊戲內)。

遊戲還有一個叫「千年之夢」的系統,是主角活了千年的回憶。這是一個好像聲音小說的系統,故事之間沒有任何連貫,唯一的共通點是主角而已。這系統對故事的推進一點幫助也沒有,如果我是玩日文版的話,一定不會看(也沒有能力看 - 全是文字)。但這系統對加強遊戲的深度有莫大的影響。千年之夢就是這故事的背景,看了之後對遊戲的世界觀認知加深,從而更投入遊戲中。這些夢境通常都是在訴說一些人生常情在一個千年不死的人的觀點,有冷有暖,也明白到為何主角是那樣的 COOL 。如果你想玩這遊戲,強烈建議不要跳過千年之夢(只是要多很多時間完成遊戲罷了)。

在升等級方面,遊戲也做得不錯。你不能在某一地方一直幫自己升級,令到自己比敵人強太多,從而失去挑戰性。值得一提的是戰鬥系統中的介指系統。在每一個 RPG 中,總是需要一樣令玩家一直收集的元素。在這遊戲中,其中之一個重點便是這個介指系統了。介指是可以合成的,玩家除了要打怪時收集一些材料合成介指外,亦需要訓練自己的技巧發揮介指的威力。也就是說即使你合成了一隻超強的介指,沒有訓練出技巧的話,是完全不能發揮其介指的威力的。這令到戰鬥時不致於沉悶。(以前玩 FF 系列時,一開始看召喚獸出來時是非常期待,但久而久之,召喚獸的出現就是令我想睡覺的時刻)

去到遊戲的尾端,還是有一大批隱藏要素等着玩家去開解。一如很多 RPG ,最後的大佬並非最強的大佬,而是一些隱藏 BOSS 。遊戲共有4隻 D9-DVD ,而玩最後一隻碟的遊戲時間是之前3隻碟的總和。這是一隻好遊戲的必須要素。

花了共 60 小時玩完此遊戲,只要在一開始可以堅持一會兒,這遊戲會越玩越出味道,是一隻值得推薦的好遊戲,條件是 - 要有時間。如果要給這遊戲一個分數,那我可以給它 9 分

當然,Lost Odyssey 也不是完美的。最大垢弊是它的 Loading 時間。在很多遊戲都在標榜 No Loading Time 的時代,它的 Loading 時間實在是太多了。這或許是機能不足的問題,但也令到這遊戲有多少的瑕疵。

嗯,看來是時候讓 Blue Dragon 重進遊戲機再試試了... 呀,新年過完了,哪還有這麼多時間...

Lost Odyssey (一)

自己一向是很狂熱的遊戲迷。家中所有的遊戲機種完全制霸,手提遊戲機也無一缺少。朋友也說我家是「機鋪」...

鑒於近年來很少時間玩遊戲,所以家中的遊戲機一直都處於封麈的狀態。難得農歷新年有一個連續假期,又沒有什麼事情好做,所以跑去百老匯買下了此遊戲。(為何在百老匯買?因為只有在這些連鎖店才不會有「炒價」)

以前有玩過 Final Fantasy 系列,從 III 至 XII 都有玩過,甚至 FFXI 這網上遊戲也沉浸了一段時間。但是從來沒有玩到爆機。原因嘛... 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我不懂日文。

角色扮演遊戲本來就是純粹說故事的遊戲種類,要是不明白在做什麼,只看着攻略來玩,又或者純粹升升等級,拿拿道具,那有什麼好玩?倒不如玩其他遊戲還好。

能玩到「爆機」的 RPG (ARPG除外)對我來說也不是很多,很久以前有 SQUARE 的超任遊戲 Chrono Trigger (至今為止唯一一隻可以玩到爆機的日文RPG),後來有 Ultima IX ,The Elder Scrolls IV,因為我明白故事到底是什麼,當然,遊戲要有挑戰性,好玩。

坂口博信是一位傳奇人物,將快倒閉的公司推上從來沒有人能達到的高峰,振興了日本的遊戲業,還將日本的 RPG 推到美國人手中,津津樂道。

但他另開灶爐後,成績卻非常強差人意。人在經歷了一段時間,是否都是找不回自己曾經成功的方法呢?這點的確值得深思。他一年前在 X360 出的 Blue Dragon 我也有買,但卻連兩小時也玩不下去,直至現在此遊戲亦一直在我的遊戲架中封麈。

此遊戲本來也因為坂口先生的多次令人失望而回,而不抱很大的信心。人設也是很差 - 不是說井上雄彥的畫功差,但 CG 化後難以表達井上先生的功力。主角人設也不討好。但,我是遊戲狂迷嘛,如此的大作總應該試試的,即使真的不好玩,也可以做做珍藏,反正現在的遊戲已經沒有往時那樣貴了。

東京事變(英語名稱:Tokyo Incidents)是一隊由椎名林檎為領導中心的五人日本樂隊
from wikipedia link here

一次機緣巧合之下,這支樂隊的音樂進入了我的 iTunes 內,一直是沉沒在我那一大堆歌裹面,從來也沒有想過去刻意地留意這支樂隊。

我最近對 Macintosh 着了迷,雖說對 Mac OS X 還是新手中的新手,但的確,它做得到平時在 PC 中做不到,或不易做到的事。其中一樣是 - Morning Call.

這簡單的事,在 PC 中我是從來想也不會想過要做的,一來因為對我來說 PC 是用來作其它用途的,二來經驗告訴我,即使做得到,也不會真的做到我心目中的效果。

關於 Mac 我容後再說。說回我對東京事變的機緣巧合。

話說有一天早上,我的蘋果電腦再一次乖乖地叫我起床。我在床上遲遲不肯起床,一是因為我本來就喜歡賴床,二是那天天氣很冷。直到我用遙控按了兩次 Snooze 之後,電腦唱出了一首非常柔和的歌聲。

本是半醒的我,聽到這首歌,忽然張開眼睛,望着我的電腦。本想看看這首歌是誰唱的(當時我還不知首是誰唱的,只知道這首歌一定在我的 iTunes 內),但是電腦的螢幕是關上的。

我再次閉上眼睛,細心聆聽這首動聽的歌聲。柔和,輕快,女聲伴隨歌曲,也是很柔和的R&B。可以聽出樂器只有電子琴,高音釵和鼓,還有電子吉他。曲調簡單而變化多端,和音也恰到好處。心中到那一刻,好像什麼也忘記了。

只記得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支樂隊叫 Spitz ,曾經可以帶出這一種感覺,現在好像重拾了那種心情,感覺實在非常舒暢。

因時間關係,我來不及開着我的電腦看看此「人」是誰,忽忽忙忙就踏上了上班的路途。在巴士上,這種感覺念念不忘,於是開啟 iPhone ,在裹面找回此歌。雖然我在 iTunes 內的歌還算多,但也不超過 7GB ,所以在 iTunes 裹全部的歌, iPhone 裹也有。

歌手是唱英文的,所以一開始就往一堆英文歌裹找。但是找不到。回想一下那歌調,也不應是香港或台灣歌手能做得到的。所以轉往日文歌手內尋找。
結果當然是找到了。東京事變。奇怪的名字,但的確是他們。

歌名叫「」。是 EP 「キラーチューン」內的第三首歌。

於是反覆地聽了他們其餘的歌曲。不是不好聽,但是和相比,卻不是一樣的味道。

佩服椎名林檎的多變,同一張大碟,甚至細碟,歌路完全不同,但卻首首歌都全部到位。

至此,在心目中,又多了一隊自己在平時經常留意的樂隊了。想起來,算是可以多謝我新買的蘋果電腦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