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

啲錢去左邊?


以往的薪金收入不高,但卻可輕輕鬆鬆過日子,應買盡買,從來不擔心會不夠錢用。現在,尤其是近幾年,即使薪金提高了,扣除了一些生活必需消費之後,卻發現能儲蓄的錢所餘無幾,連買"玩具"的錢都沒有了,更何況置業安家!感覺上,生活比以前更艱苦。究竟啲錢去左邊?

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實行兩期共2.3兆美元的貨幣寬鬆政策。這些"新"錢正在稀釋我們手上所持有的"舊"錢,降低其購買力。但這些新印好的錢,並沒有按比例給予每一個人。佔極大比例的”新”錢,進入了本來就很有錢的人的口袋裏。對!這些新錢都是印出來給有錢人用的!這樣一來,美國政府這樣的”印鈔票”方式,普通人就無法直接受惠了。

這些新錢流入環境較好的亞太區,令貨幣供應量大增,推高商品價格,刺激金融經濟,但無助實際經濟增長。中國及其他亞太區國家,可以透過貨幣”升”值(相對美元)及提高利率來冷卻過熱的經濟。港幣因和美元掛鈎,不能調整匯率。這令香港透過周邊國家輸入的商品物價上升,尤其是食品及必需消費品等等原本在出口國已經因為熱錢過多而上升不少的商品。

港元和美元掛鈎,對匯率及利率沒有訂價的能力,不能以經濟政策調整過熱的經濟。再加上中國放寬人民幣離境的限制及大量的內地人仕投資移民,國外及國內堆積了寵大資金在香港。這些資金堆積在門檻較高的金融投資產品之中,這造就了得益偏重於高門檻的投資金融服務業及地產發展等行業,讓原本的富人更有錢。什麼?你不知道香港的貧富懸殊是全亞洲最高的嗎?

至於我們這些打工仔,在經歷過97,911,SARS及金融海嘯後,能取消的福利都被取消了(共渡難關??),薪金急急減,慢慢加(共享繁榮乎??),MPF又被敲詐一筆認購費及管理費,再遇上本地貨幣貶值,通漲上升,購買力下降;利率低企,投資無道,被逼上樑山(進入大眾賭場 - 股票),物業升值,一眾80後無力置業;弱勢政府無力重新分派資源,任由大財團橫行覇道(地產更甚)。

啲錢去左邊?被轉移往那些富有的精英們的手上了。


===========


後記:

做人莫悲觀!那有什麼正面的解決辦法呢?有!努力發奮做精英!香港已容不下好像我這般平庸的人,要走出這困境,拎多幾張沙紙,掌握人脈,時刻醒覺,拜拜幸運之神,踩著別人的肩膀爬上去!有條件的(不是錢,是心理素質),盡力衝出香港,未滿30歲的可考慮澳洲工作旅遊,順便發掘機會。這是治本。

時間不夠?治標的方法有減持港幣,增持人民幣。詳情請閱我另一篇網誌。

還是不行?放心吧,香港不會餓死人的......

沒有留言: